加大森林经营提升碳汇能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院长、教授李建安认为,打造林业生态碳汇体系,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的根本途径。他建议:1.国家层面确立林业碳汇在“碳中和”中的主体作用,支持林业生态碳汇体系建设工程,并出台指导性文件。2.结合现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分类开展国家碳汇林示范工程建设。结合中幼林精准提质和低效林改造,重点发展多功能碳汇林,同步提升森林质量和林业碳汇能力;结合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地等困难地生态治理修复,重点发展专用碳汇林,同步实现生态修复和生态汇碳;结合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重点兼用碳汇林,同步实现林业碳汇和林木蓄积双增长。3.允许合理采伐与科学利用过熟林,发挥木竹等有形生态产品“碳封存”功能,实现可持续固碳。4.支持有条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碳汇林业创新平台、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广应用高碳汇林木良种及配套增汇减排经营模式与技术。
林业英雄孙建博认为,加大林草资源复合利用,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均衡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他说,可以通过对森林科学、有序的经营,加大生物质能的产业链发展。林草废弃物、死亡植株腐烂、退化等会降解产生温室气体,且易引发林草火灾,如进行收集、加工、运输,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变废为宝”,用于生物质电厂或燃煤机组的耦合掺烧,转化为绿色电力能源,可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林草火灾隐患。
2011年,我国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等7个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包括碳排放权配额和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的交易,并允许一定比例的CCER用于抵消企业排放。
孙建博告诉记者,要继续加强林业生态资源的科学经营,推动林业发展商业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的可持续发展。森林作为一个有效固碳的生态系统,其生态价值也需要市场平台来实现其经济价值。进一步加大碳市场的发展,能够更有效实现森林生态价值,对其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有效价值补偿,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实现林业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双赢”。
孙建博最后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在清洁能源、碳汇林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创新生态价值多元转换途径,让绿色生态插上科技翅膀,助力地区生态、能源升级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探索新路径。
国有林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有待提升
“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林草行业的贡献,国有林场无疑会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主力。但是,国有林场还有一些短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林场碳汇能力的提升。”重庆市政府参事张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需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国有林场碳汇能力。
国有林场改革后,全国国有林场整合为4297个,分布在全国1600多个市县,经营总面积12亿亩,森林面积8.4亿亩,森林蓄积量38.1亿立方米。据有关科研机构测算,国有林场森林植被年固碳量1.2亿吨,年吸收二氧化碳2.5亿吨,年释放氧气2.7亿吨。全面停伐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有林场每年减少的森林资源消耗556万立方米,每年多释氧32.4万吨、多固碳13.7万吨。
谈到国有林场实现“双碳”目标存在的短板,张洪说,一是国有林场森林质量还不高。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仅为68立方米,与全国平均水平94.83立方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实现“双碳”目标切实提高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潜力很大;二是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薄弱。通过国有林场改革,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国有林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一定改善。但从整体情况看,有的国有林场的分场未通路,有的管护站点水电路不通,有的管护站点冬天化雪水、夏天喝溪水,职工生活还相当艰苦,与周边乡村相比有较大差距。由于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薄弱,有的地方还存在着林地被侵占和蚕食的情况,致使国有林场生态系统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巩固国有林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就打了折扣;三是国有林场碳汇计量评估监测工作滞后。无权威的经认可的碳汇计量、监测评估机构,无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标准。
在谈到为国有林场提升碳汇能力寻找解决方案时,张洪提出了三个方向:一是切实增加国有林场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建议国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国有林场开展场外合作造林,参与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等,增加国有林场森林面积。按照集约分类经营原则,综合采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集约人工林栽培等措施,发展近自然林业,提高国有林场森林质量,增加国有林场森林蓄积,提升国有林场碳汇能力;二是切实加大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部委继续支持国有林场水、电、路和管护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管护用房试点建设结束后,能在全国铺开,逐步补齐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短板,使国有林场更好地履行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修复生态系统的职责,提升国有林场固碳作用;三是切实加强国有林场碳汇基础支撑。建议国家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开展碳汇计量监测评估能力建设,率先开展区域内的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工作。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完善碳汇交易流程、实现林草碳汇交易等提供经验。
草原和沙区的“双碳”之路
我国是一个草原资源大国,天然草原在全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其中约80%的天然草原集中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草原是维系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资源。
草原中重要的土壤层,千万年来沉积了大量的有机物质,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其固碳量通常是地上部分的几十倍。其中,草原中的沼泽地特别是泥炭地储存了大量的碳,在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